尔雅冰台  

。关于清华对北大称呼的一点胡说八道的私设

……在想,虽然目的不同建设也不同,但是清华很小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北大从京师大学堂转变为北京大学、然后在蔡校长的带领下奠定北大传统和精神的阶段,整饬校风,学术争鸣,无比迷人。他自己最早时候其实算不得什么大学,应该还不懂什么叫憧憬,懵懵懂懂跟着人叫北大先生,这个称呼也就一直延续了很久,直到后来他自己也长大一些,逐步转变了学校性质、有了自己的定位并且有了邻居,也一直没有改口——当然燕京也很喜欢这个叫法就是了,虽然他们两个可能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微妙的偏差。

在北大自己的记忆里,城郊那两个在叫他先生的时候特别乖巧(?!),但是每次上房揭瓦的也是他们。

等到联大时候清华和北大朝夕相处互相看不顺眼撕得天翻地覆(?!并没有),这声先生就叫不出来了。客气点清华叫一声前辈(这时候改叫北大前辈也有了一定的底气和资本),平时不如一声不吭各自为政眼不见心不烦,反正北大估计也不会喜欢朱自清style的课(?!)。虽然后来磨合得好了些,但是毕竟最初的碰撞生生撞没了早些年对于“先生”的敬意,多了些夹杂着嫌弃与妥协的亲近。等他们后来北归,和燕京一起的时候清华还是偶尔会叫一声先生,虽然其中意思也是发生了变化的,相应的情绪也有差异。北大不知道,清华没意识,燕京感觉得出来。

1952年是惊心动魄(。)的一年。北大搬过来做了邻居,新清华样貌如旧但是其实内里换了个人格,也失去了不少记忆。他自己未必觉得,但是曾经共同生活了八年的北大感知得很清楚。清华没有再叫过北大先生,不知道是不是那段记忆被忘掉了,但是北大知道对方还记得燕京,虽然他不确定清华还记得多少,记得哪些。新人格褪去少年心性,成为了成熟稳重(总板着脸?笨拙木讷?)的工程师属性,年龄差不如早些时候明显了,他有时候叫北大前辈,有时候直接叫北大,然而更多时候是没有称呼的(“……喂,我就在和你讲话啊,需要什么称呼”的耿直思路)。在残酷的岁月里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和陪伴彼此。仔细分辨的话,那些年里清华叫前辈的次数是递减的,叫北大的次数……是基本持平的(。所以没称呼的次数在增多……)。

很难说清华对北大有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可能很早就有了种子,可能是在互相输血(阿末:阑尾换肾(。))之后有了跃进式贴近(为什么不是仇恨?!把我的文理科还给我!……哦大概也不太记得吧),也可能是在一个世纪的动荡中势不可遏的升温。外界条件的不安定有时候是亲密关系的催化剂,虽然这两个人都长了一张能共苦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同甘的脸……好在是能的,虽然姿势清奇。有些东西虽然不可能忘记,但是和平年代还是可以走下去。反正新世纪气氛越来越轻松起来,两个人的性格并着关系一起也有了一些松动的变化,清华在和熟人提到北大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严肃正经地称呼“北大”而是可以用类似“那谁”“那家伙”指代,面对面的时候几乎也再没有过称呼……不过和之前耿直思路的细微差异是,现在很多时候是带有不太有诚意的嫌弃地懒得加称呼……

……当初那种憧憬和作为后辈的敬意大概是一点也不剩了,现在的敬意属于建立在“互敬互爱(?)的对手”的基础上……的“谁说没有你不行”的“没有你不行”。

所有人都觉得“这两个大概早就在一起了吧”但是事实上在北大百岁的时候两个人还没把关系挑明。当然其实挑明了之后和没挑明差别也不太大……除了两个人会互相留宿了。然而生物钟该不搭还是不搭,对话该进行不下去还是进行不下去……


……好了我终于可以写我想写的东西了(?!敢情前面你都在说废话?)。

两个人搞的时候清华一般不太说话,情动的时候有概率会叫北大的名字,后者还蛮有热情把这种福利(?!)逼出来的……然而后来有一次两个人搞得过于热烈(?!),清华勾着北大的脖子,在他耳边无意识地叹出了一声颤抖的“先生”……

…………北大一瞬间觉得五雷轰顶(?!)。


……对不起(。)

2016-08-03 评论-13 热度-101 高校拟人北清
 

评论(13)

热度(101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尔雅冰台 Powered by LOFTER